肇事逃逸协商不行,当事人可通过报警、申请调解、提起民事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追究逃逸者的法律责任并获得相应赔偿。
肇事逃逸协商不行怎么办
1. 及时报警:当肇事逃逸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首先应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警方会根据现场情况、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线索,全力追查逃逸者。逃逸者的身份一旦被确定,警方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逃逸者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如罚款、吊销驾驶证等,若构成犯罪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2. 申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在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调解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主持,召集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调解过程中,双方可以就赔偿项目、赔偿金额等进行讨论,争取达成一致意见。但调解并非必经程序,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调解。
3. 提起民事诉讼:如果调解不成或者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交通事故认定书、医疗费用清单、误工证明等,以证明自己的损失和主张。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通过民事诉讼,受害者可以要求逃逸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经济损失。
4. 寻求法律援助:若当事人经济困难或法律知识欠缺,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