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申请强制执行后有可能要回钱,但并非绝对,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拖欠工资申请强制执行能要回钱吗
1. 可能要回钱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通常是有效的。法院可以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扣留、提取其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其财产等。例如,用人单位在银行有足够的存款,法院通过划拨存款的方式,能将拖欠的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有房产、车辆等固定资产,法院可以依法进行拍卖,用拍卖所得款项支付工资。而且在强制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对用人单位的负责人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等措施,促使其尽快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
2. 可能无法要回钱的情况:若用人单位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强制执行可能会遇到困难。比如用人单位经营不善,已经资不抵债,名下没有任何可执行的资产,这种情况下即使法院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也可能无法足额追回拖欠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恶意转移、隐匿财产,逃避执行,会增加执行的难度。例如,将公司账户的资金转移到其他关联账户,或者将设备等资产私下转让,导致法院难以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