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于欠工资不还的人,通常会根据事实和证据,判决其支付所拖欠的工资,可能还会判决支付逾期利息、赔偿金等。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判决,可能面临强制执行、罚款、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院怎么判欠工资不还的人
1. 确认劳动关系和拖欠工资事实:法院首先会审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一般会依据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来确定。如果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但没有书面合同,其他证据能形成完整证据链也可认定。在确认劳动关系后,会进一步审查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需提供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等证据证明工资数额和拖欠时长。
2. 判决支付拖欠工资:一旦认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法院会判决其向劳动者支付所拖欠的工资。工资数额按照双方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标准计算。如果劳动者主张的工资数额与用人单位认可的不一致,法院会根据证据进行判断和认定。
3. 可能判决支付逾期利息或赔偿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能需要支付逾期利息。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恶意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法院还可能判决其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通常根据拖欠工资的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4. 强制执行措施:如果用人单位在判决生效后仍不履行支付义务,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
5. 对拒不执行判决的处罚: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