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间借款被起诉到法院,被告应积极应对,包括签收法律文书、了解原告诉求和证据、决定是否聘请律师、收集证据、按时参加庭审并遵守法庭纪律等。
民间借款起诉到法院怎么办
1. 签收法律文书: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被告要及时签收,明确了解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若拒绝签收,法院可能会通过公告送达等方式进行处理,这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反而可能导致被告因未及时了解情况而错过答辩和举证的时机。
2. 了解原告诉求和证据:仔细研究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分析原告的主张是否合理,证据是否充分。比如原告声称借款金额为10万元,但仅有一张5万元的借条,那么对于超出借条金额部分的诉求就要重点关注其证据支撑。
3. 决定是否聘请律师:如果案件情况复杂,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多,或者被告自身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建议聘请专业律师。律师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诉讼经验,能够为被告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制定合理的诉讼策略。
4. 收集证据:根据原告的诉求和证据,被告要积极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例如,如果被告已经偿还了部分借款,要收集还款的转账记录、收条等证据。如果借款存在利息约定不明确等情况,也要收集相关的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 按时参加庭审:按照法院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参加庭审。庭审过程中要遵守法庭纪律,尊重法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法庭调查和辩论环节,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6. 积极参与调解: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能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被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接受调解方案。调解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等优点,如果能够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协议,既能解决纠纷,又能避免进一步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消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