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拖欠工资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需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但存在特殊情形时可以直接起诉。
拖欠工资能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1. 通常需先仲裁: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这是因为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等复杂关系,通过劳动仲裁可以利用专业的仲裁机制对争议进行初步的审查和处理,快速、有效地解决纠纷。比如在一般的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案件中,员工应先向当地的劳动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由仲裁机构来审理该案件。
2. 特殊情形可直接起诉: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且有书面的工资欠条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此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对明确,工资欠条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债权债务凭证,劳动者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例如,某建筑公司给农民工出具了工资欠条,明确写明了欠付工资的金额和支付时间等内容,农民工就可以凭借该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
3. 支付令程序: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既不提出书面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提起诉讼,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人民法院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