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退休后在工地上受伤了怎么赔偿

陈雅雯 律师
陈雅雯 律师

福建华弘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事, 刑事案件, 合同纠纷,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人退休后依然选择回到工作岗位,在工地上发挥余热。然而,工地作业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退休人员在工地上一旦受伤,赔偿问题便成了他们及其家属最为关心的事情。那么退休后在工地上受伤究竟该怎么赔偿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退休后在工地上受伤了怎么赔偿

退休后在工地上受伤,赔偿的方式和依据与一般劳动者有所不同。因为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通常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1. 确定赔偿责任主体:一般情况下,若退休人员在工作中受伤,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第三人造成退休人员损害的,退休人员既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例如,在工地施工过程中,因另一家分包单位的工人操作失误导致退休人员受伤,此时退休人员可以要求该分包单位赔偿,也可以要求自己所在的雇主赔偿。

2. 赔偿项目: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若因伤致残的,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以医疗费为例,需要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3. 赔偿流程:退休人员受伤后,应及时就医并保留好相关的病历、诊断证明、费用清单等证据。然后与雇主或侵权人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进行伤残鉴定等程序,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退休后在工地上受伤了怎么赔偿(0)

二、退休人员在工地受伤能否认定工伤

通常情况下,退休人员在工地受伤不能认定为工伤。因为认定工伤的前提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而退休人员已退出劳动市场,不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

1. 特殊情况: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退休人员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比如,某些退休人员虽然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所在单位一直未为其办理退休手续,也未缴纳养老保险,其继续在单位工作时受伤,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认定为工伤。

2. 非工伤认定的救济途径:即便不能认定为工伤,退休人员在工地受伤也可以通过民事侵权赔偿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前文所述,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

3. 法律依据: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劳动关系和工伤认定有明确的规定,而退休人员的特殊身份使得其不在工伤认定的常规范围内。

三、退休后工地受伤赔偿标准与普通工伤赔偿标准的差异

退休后工地受伤赔偿标准和普通工伤赔偿标准存在诸多差异。

1. 赔偿依据不同:普通工伤赔偿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按照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进行赔偿。而退休人员在工地受伤的赔偿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

2. 赔偿计算方式不同:普通工伤赔偿中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是根据劳动者的本人工资和伤残等级来计算的。而退休人员受伤赔偿中的残疾赔偿金等是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 赔偿责任分担不同:在工伤赔偿中,用人单位通常承担无过错责任,即只要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用人单位就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在退休人员工地受伤赔偿中,一般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分担责任。如果退休人员自身存在一定过错,如未遵守工地安全规定等,可能会减轻雇主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退休后在工地上受伤的赔偿问题较为复杂,涉及责任主体的确定、赔偿项目和标准等多个方面。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要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