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告身份证信息仍可起诉对方,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键信息来满足起诉条件。
没有被告身份证信息怎么起诉对方
1. 明确起诉所需的基本信息:根据法律规定,起诉时只要有明确的被告即可,也就是要能提供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能够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并非一定需要被告的身份证信息。比如知道被告的具体姓名、在哪个公司工作、居住的大致地址等,就有可能满足明确被告的要求。
2. 从已知交易记录等获取信息:如果是因为交易等产生纠纷,可查看与被告之间的合同、票据、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这些材料中可能包含被告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例如在买卖合同中,通常会有双方的名称、地址等内容;转账记录可能会显示对方的姓名和银行账号等,通过银行账号等信息也可能进一步获取到被告身份信息。
3. 向有关单位查询:若知道被告所在单位,可以向其单位了解被告的相关信息。如果涉及到一些公共事务,如在小区发生纠纷等,可以向小区的物业咨询被告的居住信息等。如果纠纷与公安机关等部门有一定关联,也可以尝试申请相关部门协助查询部分信息。
4. 委托律师查询:律师有一定的调查取证权,可以凭借律师证、律所介绍信等,到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查询被告的身份信息。律师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和程序,获取到被告较为准确的身份信息,以满足起诉的需要。
5. 申请法院调查令: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持调查令去相关单位或机构查询被告身份信息。比如向电信运营商查询被告的手机号码登记信息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