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还房贷后,通常能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不过需要有相应的证据证明替还房贷这一事实以及双方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替人还房贷后,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追讨
1. 明确法律关系性质:替人还房贷,在法律上一般构成借贷关系或无因管理关系。如果双方有约定替还的款项是借款,那么就形成了明确的借贷关系;若没有约定,但替还人是为了避免债务人的房屋被银行处置等情况而进行还款,可能构成无因管理。
2. 收集证据:要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款项,证据至关重要。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转账记录,它能证明替还房贷的资金流向;聊天记录,若双方在替还前后有关于此事的沟通,能证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书面协议,如果有书面约定替还房贷的相关事宜则更有利。
3. 协商解决: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可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友好沟通,要求对方偿还替还的房贷。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和成本,也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
4. 法律诉讼:若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向法院提交收集到的证据,证明替还房贷的事实和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如果胜诉,可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要求对方偿还欠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