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侵权行为怎么赔偿

何晓伦 律师
何晓伦 律师

福建学恒律师事务所

擅长:综合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侵权行为可谓是屡见不鲜,小到邻里之间的财物损坏,大到商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当侵权行为发生后,如何进行合理赔偿就成为了众多受害者关注的焦点。了解侵权行为的赔偿方式和标准,不仅能让我们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那么,侵权行为到底该怎么赔偿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侵权行为怎么赔偿

侵权行为的赔偿方式和数额确定需要依据具体的侵权类型和相关法律规定。

对于财产侵权,通常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赔偿数额。比如,甲不小心损坏了乙的手机,该手机是去年购买的某品牌型号,市场上同款新机价格为5000元,但考虑到手机已使用一年有一定折旧,经专业评估折旧率为30%,那么赔偿数额就应为5000×(1 - 30%) = 3500元。如果被侵权的财产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如祖传的古董、结婚时的照片底片等,其价值难以用市场价格衡量,可能需要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评估,结合物品的历史、文化、情感等因素确定赔偿数额。

对于人身侵权,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以一起交通事故为例,丙被丁驾车撞伤,丙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2万元,住院期间请护工护理花费5000元,因受伤请假一个月,月工资收入为8000元,经鉴定丙构成十级伤残,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万元,那么丁需要赔偿丙的费用包括医疗费2万元、护理费5000元、误工费8000元,残疾赔偿金按照十级伤残系数0.1计算,应为4万×20×0.1 = 8万元(假设丙未满60周岁)。

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当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比如,戊恶意散布不实谣言诋毁己的名誉,导致己精神抑郁,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己可以向法院请求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会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侵权行为怎么赔偿(0)

二、侵权行为赔偿的责任划分

在侵权赔偿中,责任划分是确定赔偿主体和赔偿比例的关键环节。

首先是过错责任原则。在大多数侵权案件中,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庚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时,边骑车边玩手机,没有注意前方的行人辛,将辛撞倒致其受伤,庚存在明显的过错,应当对辛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例如,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壬驾车超速行驶,癸驾车闯红灯,双方发生碰撞,导致车辆受损和人员受伤。经交警认定,壬超速存在过错,癸闯红灯过错更大,可能会判定壬承担30%的责任,癸承担70%的责任,双方按照这个比例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其次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一些特殊侵权领域,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也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比如,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或者运入运出核设施的核材料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等,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以高度危险作业为例,某工厂进行爆破作业,虽然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但仍有飞石击中了附近居民的房屋,造成房屋损坏。即使工厂在作业过程中没有过错,也需要对居民的房屋损失进行赔偿。

还有公平责任原则。当双方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且依照法律规定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由双方分担损失。例如,甲乙二人在打篮球时,甲在正常投篮过程中,篮球意外砸中乙的眼睛,导致乙受伤。甲乙双方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考虑到乙的受伤情况和实际损失,法院可能会根据公平责任原则,判定甲给予乙一定的经济补偿。

三、侵权行为赔偿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了解侵权行为赔偿的诉讼时效对于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比如,丙在2023年1月1日被丁打伤,当时丙就知道是丁侵权,但因忙于治疗等事宜,一直未向丁主张赔偿。那么丙应当在2026年1月1日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丁赔偿,否则超过三年诉讼时效,丁若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丙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例如,戊的知识产权在2000年被己侵权,但戊一直不知道该侵权行为,直到2023年才发现。虽然戊知道权利受损害的时间是2023年,但从权利受到损害的2000年起已超过二十年,若没有特殊情况,法院将不再保护戊的权利。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例如,庚在2025年11月1日知道自己被辛侵权,诉讼时效本应在2028年11月1日届满,但在2028年5月1日发生了地震,导致庚无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直到2028年7月1日地震影响消除。那么从7月1日起再经过六个月,即2029年1月1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诉讼时效还存在中断的情形。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比如,壬在2024年1月1日知道自己被癸侵权,诉讼时效开始计算。2025年6月1日,壬向癸书面要求赔偿,此时诉讼时效中断,从2025年6月1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三年。

综上所述,侵权行为的赔偿涉及到赔偿方式、责任划分、诉讼时效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在面对侵权行为时,受害者要及时收集证据,明确赔偿责任和数额,在诉讼时效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