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劳动合同造假员工能多少赔偿

陈雅雯 律师
陈雅雯 律师

福建华弘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事, 刑事案件, 合同纠纷,

在劳动市场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益的重要依据。然而,有时候会出现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造假的情况,这无疑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那么当遇到劳动合同造假的情况时,员工能获得多少赔偿呢?这是许多劳动者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劳动合同造假员工能多少赔偿

当劳动合同被认定造假,员工获得的赔偿情况要分多种情形来看。

1. 若用人单位伪造劳动合同,导致员工失去工作,这种情况下员工可能有权获得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的计算通常是根据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例如,员工在该单位工作了3年零4个月,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经济赔偿金就是4×2×5000 = 40000元。

2. 如果劳动合同造假影响了员工的工资待遇。比如,伪造合同降低了员工的工资标准,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工资差额。并且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还需要加付赔偿金。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3. 若因为劳动合同造假,使员工无法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险待遇,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导致员工无法正常享受医保报销,用人单位要赔偿员工因此遭受的医疗费用损失;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要赔偿员工失业期间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等。

4. 如果劳动合同造假涉及到欺诈员工签订对其不利的合同条款,员工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因此遭受的其他实际损失。例如,因为合同造假导致员工失去了晋升机会,给员工带来了潜在的经济损失,员工可以通过举证等方式要求用人单位进行合理赔偿。

劳动合同造假员工能多少赔偿(0)

二、劳动合同造假员工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当员工发现劳动合同造假时,有多种维权途径可以选择。

1. 与用人单位协商。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员工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指出劳动合同造假的问题,要求用人单位改正错误,并给予合理的赔偿。在协商过程中,员工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协商时的录音等。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赔偿金额和支付方式等内容。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劳动合同造假的情况。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其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罚。劳动监察部门的调查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对用人单位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例如,劳动监察部门可以检查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工资支付记录等,核实劳动合同的真实性。

3.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协商和投诉都无法解决问题,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员工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合同造假,如原始合同文本、工作记录、证人证言等。劳动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 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员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员工要遵循法定的诉讼程序,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法院的判决具有最终的权威性,能够为员工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如何避免劳动合同造假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劳动合同造假的情况发生,员工和用人单位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1. 员工方面。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员工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符合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对于不明确或者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疑问,要求解释清楚。签订合同时,要确保自己手中有一份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合同原件,并且妥善保管。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与工作相关的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以备不时之需。

2. 用人单位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依法与员工签订真实、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流程。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合同内容,避免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让员工签订合同。同时,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防止出现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劳动合同造假的情况。

3. 社会层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劳动用工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劳动合同造假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让劳动者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建立劳动用工诚信体系,对存在劳动合同造假等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进行公示,使其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造假会给员工带来多方面的损害,员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形获得相应的赔偿。而员工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维权,同时员工和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都应采取措施避免劳动合同造假情况的发生。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