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孕妇被公司裁员怎么要赔偿

周兰 律师
周兰 律师

四川楚坤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事, 合同纠纷, 债权债务,

在现实生活中,职场女性怀孕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有些公司却做出不人道的举动,对孕妇进行裁员。这不仅让孕妇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压力,还损害了她们的合法权益。那么孕妇被公司裁员后该怎么要赔偿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一、孕妇被公司裁员怎么要赔偿

当孕妇遭遇公司裁员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违法解除与孕妇的劳动合同,孕妇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索要赔偿。

1. 收集证据:孕妇要收集能证明自己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同时,收集公司裁员的相关证据,比如裁员通知、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2. 与公司协商:孕妇可以先尝试与公司进行友好协商,向公司说明法律规定以及自己的处境,要求公司撤销裁员决定,恢复劳动关系。如果公司同意恢复劳动关系,孕妇可以继续在公司工作。若协商过程中公司愿意给予一定赔偿,孕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是否接受。

3.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协商不成,孕妇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仲裁过程中,孕妇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根据法律规定,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 提起诉讼:如果孕妇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孕妇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孕妇被公司裁员怎么要赔偿(0)

二、孕妇被公司裁员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孕妇被公司裁员的赔偿标准与一般员工有所不同。前面提到,公司违法解除与孕妇的劳动合同,要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方式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孕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如果孕妇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例如,孕妇小李在公司工作了3年,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公司违法解除与她的劳动合同,那么经济补偿为3×5000 = 15000元,赔偿金则为15000×2 = 30000元。

除了赔偿金外,孕妇还可能有其他权益。比如,如果公司未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孕妇解除劳动合同,孕妇还可以要求公司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如果孕妇因为公司裁员导致生育保险待遇受到影响,公司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孕妇选择要求公司恢复劳动关系,在恢复劳动关系期间,公司要按照正常工资标准支付孕妇工资。

三、孕妇如何避免被公司裁员

虽然法律对孕妇有保护,但孕妇最好还是能避免被公司裁员的情况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了解法律法规:孕妇自身要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女职工孕期权益保护的规定,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这样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才能及时发现公司的违法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

2. 与公司保持良好沟通:孕妇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可以及时与公司领导和同事进行沟通,告知他们自己的情况。让公司了解自己虽然怀孕了,但仍然能够胜任工作,并且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强度。在工作中,孕妇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赢得公司的信任和认可。

3. 合理安排工作:孕妇在孕期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会出现疲劳、不适等情况。孕妇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工作强度过大,孕妇可以与公司协商调整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

4. 保留工作证据:孕妇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业绩证据。比如完成的项目报告、客户反馈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对公司的贡献,即使公司有裁员的想法,也会因为孕妇的工作表现而有所顾虑。

5. 加入工会:如果公司有工会组织,孕妇可以加入工会。工会可以为孕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在孕妇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可以代表孕妇与公司进行协商和沟通。

总之,孕妇被公司裁员后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了解赔偿标准和索要赔偿的步骤。同时,孕妇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尽量避免被公司裁员。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