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偷窃被开除员工怎么赔偿

杨媛媛 律师
杨媛媛 律师

重庆承业(绵阳)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事, 交通事故, 工伤事故,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员工的行为规范是维持正常运营秩序的重要保障。而当员工出现偷窃这种严重违反道德和企业规定的行为时,企业往往会采取开除的措施。然而,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偷窃被开除的员工是否能获得赔偿呢?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关乎企业的管理决策和法律责任。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偷窃被开除员工怎么赔偿

一般情况下,如果员工的偷窃行为被证实,且企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将偷窃列为严重违纪行为,企业依据这些制度开除员工,通常无需向员工支付赔偿。

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偷窃行为显然属于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企业规定的行为,如果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合法制定、公示且合理的,那么企业以此为由开除员工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例如,一家商场的员工利用工作之便偷窃商品,商场在掌握确凿证据后,依据其内部明确规定“员工有偷窃商场商品行为的,予以开除”的规章制度,将该员工开除。这种情况下,员工不能要求商场支付赔偿。

但是,如果企业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和公示,那么企业开除员工的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此时,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比如,某小公司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仅以口头相传的方式告知员工不能偷窃,但员工偷窃后公司将其开除。该员工就可能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偷窃被开除员工怎么赔偿(0)

二、企业证明员工偷窃需哪些证据

企业若要以员工偷窃为由合法开除员工,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员工的偷窃行为。直接的视听资料是非常有力的证据。例如商场、工厂等场所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员工偷窃过程的视频,这些视频能够直观地展现员工的偷窃行为,具有很强的证明力。

证人证言也很重要。如果有其他员工或顾客亲眼目睹了员工的偷窃行为,他们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但证人证言需要注意证人的身份和可信度,一般来说,与企业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更具说服力。

被偷窃物品的丢失记录和相关账目也能作为辅助证据。比如,仓库的物品库存记录显示某物品数量异常减少,而员工有接触该物品的机会,这就可以从侧面证明员工可能存在偷窃行为。

员工的承认也是关键证据。如果员工在企业调查过程中,以书面或口头方式承认了自己的偷窃行为,并且该承认有相应的记录或见证,那么这将对企业非常有利。

例如,某工厂发现仓库原材料丢失,通过查看监控发现一名员工多次在下班后将原材料装在自己的包里带出工厂。同时,有其他员工也证实看到该员工有可疑行为。工厂在与该员工谈话时,员工也承认了自己的偷窃行为并写下了书面的承认书。这些证据就足以证明员工的偷窃行为。

三、员工被误判偷窃开除如何维权

如果员工被误判偷窃而被企业开除,员工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权。员工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员工要保持冷静,向企业提供自己没有偷窃的证据和理由,要求企业重新调查核实情况。比如,员工可以提供自己在所谓“偷窃时间”的不在场证明,如考勤记录、与他人的聊天记录等。

如果与企业协商无果,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企业的开除行为进行调查,检查企业是否有合法的依据。他们有权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证据,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合理的证据证明员工偷窃,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企业改正。

员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维权方式,员工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及能够证明自己没有偷窃的证据。在仲裁过程中,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裁决。如果员工胜诉,企业可能需要恢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并支付员工在被开除期间的工资损失;或者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更加严格地审查双方的证据和事实情况。员工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例如,某员工被企业误判偷窃开除,该员工先与企业协商,但企业坚持认为员工有偷窃行为。于是员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调查后发现企业证据不足。但企业仍不改正,员工接着申请劳动仲裁,在仲裁过程中,员工提供了自己的考勤记录和同事的证言证明自己没有偷窃,最终仲裁机构裁决员工胜诉。如果企业对仲裁结果不服,员工还可以进一步向法院起诉。

综上所述,员工偷窃被开除是否赔偿要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来判断。同时,企业证明员工偷窃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而员工被误判偷窃也有相应的维权途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