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诉讼取证可从自行取证、委托律师调查取证、申请公证机关进行证据保全、申请法院进行诉前证据保全、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等多方面着手,以获取能证明侵权事实的各类证据。
商标侵权诉讼怎样取证
1. 自行取证:商标权人可自行收集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证据。比如,在市场上购买涉嫌侵权的商品,注意保留购买凭证,如发票、收据等,这些凭证能证明购买的时间、地点、商品名称等信息。同时,对涉嫌侵权的商品包装、外观、商标标识等进行拍照、录像,记录其特征,以便与自己的商标进行对比。
2. 委托律师调查取证:律师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查经验,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收集证据。律师可以通过调查侵权人的工商登记信息,了解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情况;还可以向相关知情人调查询问,获取有关侵权行为的线索和证据。律师在调查过程中更懂得如何合法地获取证据,避免因取证方式不当导致证据无效。
3. 申请公证机关进行证据保全:公证机关的公证文书具有法定的证明力。商标权人可以申请公证机关对侵权行为进行现场公证,如对侵权商品的销售场所、销售情况进行公证,对网页上的侵权信息进行公证等。公证机关会按照法定程序对证据进行固定和保存,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 申请法院进行诉前证据保全:在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将会使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商标权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法院会根据申请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采取查封、扣押、拍照等保全措施。
5. 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对于一些商标权人无法自行收集的证据,如银行账户信息、税务资料等,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