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转贷未获利也可能面临法律后果,可能被认定为转贷牟利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转贷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贷款转贷未获利会面临怎样法律后果
1. 可能构成转贷牟利罪:根据法律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转贷牟利罪。虽然未获利,但如果有转贷牟利的主观目的,套取金融机构贷款后转贷给他人,也可能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例如,行为人套取银行贷款后,原本打算通过转贷获取利息差,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实际获利,依然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般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是指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
2. 刑事处罚:一旦构成转贷牟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转贷合同无效:即使未获利,转贷行为所涉及的转贷合同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这种转贷行为违反了金融管理秩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同无效后,行为人需要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造成对方损失的,还需要根据过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