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赔偿金为什么不算遗产

刘微微 律师
刘微微 律师

四川杰可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事, 刑事案件, 合同纠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涉及财产分配的问题,而赔偿金是否属于遗产这一问题,更是在许多家庭中引发了不少争议和困惑。赔偿金在很多情况下数额较大,它的归属直接关系到相关权利人的切身利益。搞清楚赔偿金为什么不算遗产,对于妥善处理各类赔偿事宜以及合理分配财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赔偿金为什么不算遗产

从遗产的定义来看,根据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意味着遗产必须是死者生前已经拥有的财产。而赔偿金,比如人身损害赔偿金,往往是在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遭受损害后,由侵权人给予的赔偿。它是基于受害人的人身受到侵害这一事实而产生的,并且通常是在受害人死亡之后才确定和支付的。例如,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不幸离世,其家属获得的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死亡导致的生活资源减少和丧失的补偿,并不是受害人死亡时就已经存在的财产。

赔偿金的目的和性质与遗产不同。遗产是死者生前劳动和积累的成果,其分配更多地体现了对死者生前意愿的尊重以及对其财产传承的安排。而赔偿金主要是为了弥补因受害人死亡给其近亲属带来的经济损失、精神痛苦等。以工伤死亡赔偿金为例,它是为了保障死者家属在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后的生活,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这种赔偿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和特定的指向性,是对特定亲属群体的一种救济。

从权利主体来看,遗产的权利主体是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继承人,他们基于与死者的亲属关系或者遗嘱的指定获得遗产。而赔偿金的请求权主体通常是死者的近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等。这些近亲属基于自身与受害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因受害人死亡所遭受的损害而获得赔偿金。比如在医疗事故中,死者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他们获得赔偿是因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而不是因为继承了死者的财产。

赔偿金为什么不算遗产(0)

二、哪些赔偿金不属于遗产范围

人身损害赔偿金通常不属于遗产范围。前面已经提到,人身损害赔偿金包括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等。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伤残赔偿金则是对受害人因身体伤残导致的收入减少、生活不便等的补偿。例如,一个人因他人的故意伤害导致身体残疾,获得的伤残赔偿金是用于他后续的治疗、康复以及生活所需,是专属于他个人的赔偿,不能作为遗产进行分配。

精神损害抚慰金也不属于遗产。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对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的赔偿。它是基于受害人的精神权益受到侵害而产生的。比如,在名誉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因他人的诽谤、诋毁等行为遭受了严重的精神痛苦,获得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对他精神层面的一种补偿,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不能作为遗产留给他人。

还有工伤保险赔偿中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也不属于遗产。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在职工因工死亡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其近亲属的一次性赔偿。它是为了保障工亡职工家属的基本生活,减轻他们因职工死亡带来的经济压力。这种赔偿是对特定亲属群体的保障,而不是职工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三、赔偿金的分配原则是怎样的

对于赔偿金的分配,不同类型的赔偿金有不同的分配原则。以死亡赔偿金为例,一般来说,它会在死者的近亲属之间进行分配。通常会考虑各近亲属与死者的生活紧密程度、经济依赖程度等因素。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死者的父母年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死者赡养,而死者的子女已经成年且有独立的经济能力,那么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可能会适当多分给死者的父母。

对于伤残赔偿金,它主要归受害人本人所有,用于受害人的治疗、康复和生活。但是,如果受害人在获得伤残赔偿金后不幸去世,对于剩余的赔偿金,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剩余的赔偿金是明确用于受害人特定用途的,如后续的康复治疗费用,可能会继续按照其用途进行安排;如果没有特定用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其近亲属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分配相对比较复杂。一般来说,会根据近亲属与受害人的亲疏关系、精神依赖程度等进行分配。比如,配偶与受害人的关系最为亲密,在精神上的依赖程度较高,可能会获得相对较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但具体的分配比例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院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赔偿金由于其产生的时间、目的、性质以及权利主体等方面与遗产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通常不算遗产。不同类型的赔偿金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分配原则。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