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肇事致人身亡却得不到赔偿,无疑是一件令人痛心且棘手的事情。这不仅给受害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在经济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肇事致人身亡不赔偿怎么办
当遇到肇事致人身亡但肇事者拒绝赔偿的情况,首先不要惊慌失措。
1. 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包括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等等。这些证据将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如果肇事者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那么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您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赔偿损失。
3.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您可以申请财产保全,防止肇事者转移财产。
4. 如果肇事者有保险,应当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了解赔偿事宜。但需要注意的是,保险公司的赔偿可能不足以弥补您的全部损失。
二、如何有效收集肇事证据
在处理肇事案件时,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
1. 在事故发生后,应尽快用手机拍摄事故现场的全貌,包括车辆的位置、碰撞的痕迹、道路的状况等。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专业的相机进行拍摄,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和质量。
2. 注意收集与事故相关的物品,比如车辆的碎片、伤者的衣物等,这些物品可能会成为重要的证据。
3. 及时获取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和证言。可以通过询问现场的围观群众、附近的商家或者居民来获取目击证人的信息,并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况。
4. 保存好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事故认定书是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如果对认定书的内容有异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复核。
5. 收集医疗记录和费用清单。如果伤者被送往医院治疗,应保存好所有的医疗记录和费用清单,这些将作为计算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
三、肇事赔偿的标准和范围
了解肇事赔偿的标准和范围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1.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2.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3.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4.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
5. 还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费用。
总之,肇事致人身亡不赔偿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问题,但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有效的措施,我们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