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被侵犯时,可通过协商、行政、司法等多种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要求侵权方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
商业秘密被侵犯怎么办
1. 收集证据: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需要收集能证明商业秘密存在、自己是商业秘密权利人以及对方实施了侵权行为的证据。比如,商业秘密的载体,像技术文档、客户名单等;侵权方获取、使用商业秘密的相关证据,如邮件、合同、聊天记录等。
2. 与侵权方协商:在掌握一定证据后,可以尝试与侵权方进行沟通协商。向其表明自己对商业秘密的权利以及对方的侵权事实,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因侵权所遭受的损失。协商解决的好处是可以快速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
3. 向行政机关投诉:可以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行政机关进行投诉。行政机关有权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如责令停止侵权、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能够促使侵权方及时停止侵权行为。
4. 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协商和行政投诉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要注意提供充分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赔偿数额一般按照实际损失计算,如果实际损失难以计算,则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进行赔偿。
5. 刑事控告:如果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侵权方的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四)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