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赔偿判决不执行怎么办

何晓伦 律师
何晓伦 律师

福建学恒律师事务所

擅长:综合咨询,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作出赔偿判决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当赔偿判决下达后,却可能出现一方当事人拒不执行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让胜诉方的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实现,也对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造成了损害。那么,当遇到赔偿判决不执行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赔偿判决不执行怎么办

当赔偿判决不被执行时,胜诉方首先可以与败诉方进行沟通协商,尝试了解其不执行判决的原因。有些情况下,败诉方可能是因为经济困难暂时无法履行赔偿义务,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分期履行赔偿款项,这样既给了败诉方一定的缓冲时间,也能保障胜诉方的权益逐步实现。

如果协商无果,胜诉方应及时向作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需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的法律文书等。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

立案后,法院会采取一系列强制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败诉方的银行存款。法院有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对败诉方的账户进行查询,并根据情况进行冻结和划拨。法院还可以查封、扣押、拍卖败诉方的财产。对于不动产、车辆等财产,法院可以进行查封,限制其处分;对于一些动产,如机器设备等,可以进行扣押;对于价值较高的财产,法院可以通过拍卖的方式将其变现,用于赔偿胜诉方。

如果败诉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赔偿判决不执行怎么办(0)

二、赔偿判决不执行会有什么后果

对于不执行赔偿判决的败诉方,会面临多方面的后果。在信用方面,其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列入该名单,其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例如,在金融信贷领域,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会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严格限制,基本不会给予其贷款或信用卡额度。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失信被执行人也会被限制参与,这会对其商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在日常生活方面,失信被执行人会被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一等座以上座位等交通工具,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也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从法律层面来看,除了前面提到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外,法院还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罚款的金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拘留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这些措施旨在督促败诉方尽快履行判决义务。

不执行赔偿判决还会对败诉方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在社会交往中,其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会被他人知晓,从而影响其社会形象和人际关系。

三、申请赔偿判决强制执行的流程是什么

申请赔偿判决强制执行首先要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是作出一审判决的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确定好管辖法院后,就要准备申请材料。主要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要写明申请执行的事项、理由等;生效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等。

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法院后,法院会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申请执行的条件等。如果材料不齐全,法院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符合条件的,法院会予以立案,并向申请人送达受理通知书。

立案后,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判决义务。同时,法院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调查。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等方式,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等财产情况。

如果被执行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履行义务,法院会根据调查到的财产情况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如前面所述的查询、冻结、划拨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经法院审查认可后,执行程序可以中止。如果被执行人履行了和解协议的内容,执行程序终结;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综上所述,当遇到赔偿判决不执行的情况时,胜诉方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论是通过协商、申请强制执行还是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