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职场中,社保是员工的一项重要权益,它为员工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有些公司却存在未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当员工遇到这种情况选择离职时,必然会关心公司应该给予多少赔偿。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公司社保没交离职赔偿多少
当公司未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因此离职时,赔偿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例如,小李在公司工作了 3 年 4 个月,月平均工资为 5000 元,那么公司应支付给他的经济补偿就是 3.5×5000 = 17500 元。
其次是补缴社保费用。公司有义务为员工补缴未缴纳的社保费用。具体的补缴金额要根据当地的社保政策和员工的工资基数来确定。一般来说,社保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同地区的社保缴费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能在 16% - 20% 左右,个人缴费比例在 8% 左右。假设小张的月工资为 4000 元,当地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 16%,如果公司未为他缴纳 6 个月的养老保险,那么公司需要补缴的养老保险费用就是 4000×16%×6 = 3840 元。
如果因为公司未缴纳社保给员工造成了其他损失,比如员工在未缴纳社保期间生病无法享受医保报销,那么公司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要根据实际损失情况来确定。
二、公司社保没交离职赔偿的申请流程
当员工因为公司未缴纳社保而离职并要求赔偿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第一步是与公司协商。员工可以先与公司进行沟通,说明公司未缴纳社保的情况,并要求公司给予相应的赔偿和补缴社保。在协商过程中,员工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便在协商不成时作为维权的依据。如果公司愿意协商解决,双方可以达成一致协议,公司按照协议进行赔偿和补缴社保。
第二步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如果与公司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公司进行调查,核实公司是否存在未缴纳社保的情况。员工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调查结果对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要求公司为员工补缴社保。一般来说,劳动监察部门会在受理投诉后的一定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步是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结果不能满足员工的要求,或者公司仍然不履行赔偿和补缴社保的义务,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员工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劳动仲裁委员会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会进行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公司不执行仲裁裁决,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公司社保没交离职赔偿的法律依据
公司社保没交离职赔偿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明确了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这些法律条文为员工因公司未缴纳社保而离职并获得经济补偿提供了法律支持。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这进一步强调了公司未缴纳社保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当公司未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离职时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包括经济补偿、社保补缴等。赔偿的具体金额和申请流程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员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了解自己的权益,按照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