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医疗期期间开除员工怎么赔偿

蒲剑秋 律师
蒲剑秋 律师

四川国参律师事务所

擅长:刑事案件, 合同纠纷, 劳资纠纷,

在当今社会,劳动权益问题备受关注,而医疗期期间员工的权益更是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员工处于医疗期时,他们正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本应得到企业的关怀和法律的保障。然而,有些企业却在这个特殊时期开除员工,这不仅对员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涉及到复杂的法律赔偿问题。了解医疗期期间开除员工的赔偿规则,无论是对于员工维护自身权益,还是企业规范用工行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医疗期期间开除员工怎么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在医疗期内开除员工,那么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主要是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方式通常是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例如,员工小李在某公司工作了 3 年零 4 个月,其在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 5000 元。如果公司在小李的医疗期内将其开除,那么公司应支付的赔偿金为:经济补偿为 3.5 个月工资(3 年按 3 个月,4 个月超过半年按 1 个月算),即 3.5×5000 = 17500 元,赔偿金则为 17500×2 = 35000 元。

除了赔偿金之外,员工还可能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医疗补助费。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需要注意的是,员工要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医疗期证明、工资条、开除通知等,以便在需要时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解决纠纷。

医疗期期间开除员工怎么赔偿(0)

二、医疗期的时长是如何确定的

医疗期的时长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它与员工的工作年限以及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密切相关。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具体来说,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例如,小张参加工作 3 年,在现单位工作 2 年,那么他的医疗期就是 3 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医疗期的计算也是有规则的。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比如,员工小王的医疗期为 6 个月,那么他可以在 12 个月内累计病休来享受这 6 个月的医疗期。如果小王在 12 个月内累计病休达到了 6 个月,那么就视为他的医疗期结束。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在 24 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这体现了法律对于特殊患病员工的关怀和保障。

准确确定医疗期的时长,对于员工和企业都非常重要。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医疗期合理安排治疗和康复,企业也可以根据医疗期的规定来处理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三、企业在医疗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情形有哪些

虽然法律规定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也存在一些合法解除的情形。如果员工在医疗期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例如,员工在医疗期内虽然身体患病,但却违反公司的考勤制度,多次无故旷工,或者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等严重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合同,并且无需支付赔偿金。

员工在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和另行安排的工作。一般需要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员工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例如,员工小赵在医疗期满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其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胜任原工作岗位,公司为其安排了其他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但小赵仍然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小赵或者额外支付小赵一个月工资后,就可以合法解除与小赵的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因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情形,如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等,在履行法定程序后,也有可能在医疗期内裁减包括医疗期员工在内的人员。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企业在依据这些合法情形解除与医疗期员工的劳动合同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可能面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医疗期期间开除员工的赔偿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赔偿金的计算、医疗期的确定以及企业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等。员工和企业都应该了解这些法律规定,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