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厂里摔伤休息三个月怎么赔偿

涂伟 律师
涂伟 律师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

擅长:刑事案件, 劳资纠纷, 公司事务,

在工作中受伤是一件令人困扰的事情,尤其是在厂里摔伤后需要休息较长时间,这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经济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厂里摔伤休息三个月究竟该如何赔偿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厂里摔伤休息三个月怎么赔偿

当在厂里摔伤并休息三个月时,赔偿问题需按以下步骤来确定。要进行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劳动者或其家属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由用人单位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若用人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 1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认定为工伤后,还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根据鉴定出的伤残等级,劳动者可获得相应的赔偿。

赔偿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医疗费用,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 12 个月。护理费,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如果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具体金额,例如十级伤残为 7 个月的本人工资。

厂里摔伤休息三个月怎么赔偿(0)

二、厂里摔伤休息三个月赔偿的计算方式

医疗费用的计算相对较为直接。只要是符合工伤保险规定的治疗费用,都可以得到报销。比如,劳动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符合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药物,这些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对于超出目录的费用,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停工留薪期工资的计算,以劳动者受伤前的工资收入为标准。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构成较为复杂,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应按照其受伤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例如,某劳动者受伤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为 5000 元,那么在停工留薪的三个月内,他每月可获得 5000 元的工资。

护理费的计算,若由用人单位派人护理,则不存在费用计算问题。若请护工护理,费用一般按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如果经过鉴定需要生活护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其生活护理费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50%支付;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按照 40%支付;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按照 30%支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本人工资为基数乘以相应的伤残等级对应月数。假设某劳动者被鉴定为九级伤残,本人工资为 6000 元,那么他可获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 6000×9 = 54000 元。

三、厂里摔伤休息三个月赔偿协商不成怎么办

当与厂里就赔偿问题协商不成时,劳动者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其职责是调解本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会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他们达成调解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

如果调解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劳动者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1 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 45 日内作出;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15 日。

若对仲裁裁决不服,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医疗费用票据、工资发放记录等。

综上所述,在厂里摔伤休息三个月的赔偿问题需要按照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法定程序来确定赔偿项目和金额。如果在赔偿过程中遇到协商不成等问题,劳动者也有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