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摩托车撞死人赔偿多少钱要判几年

何晓伦 律师
何晓伦 律师

福建学恒律师事务所

擅长:综合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摩托车撞死人的悲剧也并不罕见。这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让肇事者面临着法律和经济上的双重责任。很多人都关心在这样的事故中,肇事者需要赔偿多少钱以及会被判处怎样的刑罚。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摩托车撞死人赔偿多少钱要判几年

关于赔偿金额,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赔偿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例如,某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年5万元,死者为50岁,那么死亡赔偿金就是5万×20年 = 100万元。

2.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假设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那么丧葬费就是6000×6 = 36000元。

3.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4. 精神损害抚慰金:这由法院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一般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至于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摩托车驾驶者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就构成交通肇事罪。例如,驾驶者正常行驶中因对方突然违规横穿马路导致事故,且责任认定为同等责任以下,可能不构成犯罪;但如果驾驶者超速、酒驾等违规行为导致事故且负主要或全部责任,就会面临刑事处罚。

摩托车撞死人赔偿多少钱要判几年(0)

二、摩托车撞死人赔偿的计算方式及影响因素

赔偿的计算方式如前面所述,各个赔偿项目都有其特定的计算标准。然而,实际赔偿金额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责任划分:这是影响赔偿的关键因素。如果摩托车驾驶者负全部责任,那么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用;如果是主要责任,可能承担70% - 90%的赔偿;同等责任则承担50%左右;次要责任承担30% - 10%。比如,总赔偿金额为100万元,驾驶者负主要责任按80%计算,就需要赔偿80万元。

2. 受害者情况:受害者的年龄、职业、家庭状况等都会影响赔偿金额。年轻且收入高的受害者,其死亡赔偿金等赔偿项目可能相对较高;如果受害者有需要抚养的老人和孩子,被扶养人生活费也会相应增加。

3. 当地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赔偿标准也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标准通常会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一线城市和偏远山区的赔偿金额可能相差数倍。

4. 保险情况:如果摩托车购买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会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交强险有一定的赔偿限额,商业三者险的赔偿额度则根据购买的保额而定。例如,购买了5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在保险范围内的赔偿由保险公司承担,超出部分由驾驶者自行承担。

三、摩托车撞死人后如何正确处理及减轻刑罚的方法

当发生摩托车撞死人的事故后,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1. 立即停车并保护现场:停车后,在事故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22报警电话,对伤者进行救助,等待交警和医护人员的到来。

2. 配合调查:如实向交警陈述事故发生的经过,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不得隐瞒事实、伪造证据或者逃逸,否则会加重处罚。

3. 积极赔偿:在事故责任认定后,尽快与受害者家属进行沟通,积极赔偿受害者的损失。主动赔偿可以体现肇事者的悔罪态度,在量刑时可能会得到从轻处罚。例如,肇事者在事故后第一时间筹集资金支付了部分丧葬费和医疗费,让受害者家属感受到其诚意,在后续的量刑中可能会被考虑从轻。

4. 取得谅解书:通过积极赔偿、诚恳道歉等方式,争取取得受害者家属的谅解。谅解书在司法实践中对量刑有一定的影响,法院在量刑时会酌情从轻处罚。

总之,摩托车撞死人是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经济问题。在面临此类情况时,无论是赔偿金额的确定还是可能面临的刑事处罚,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