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被判处实刑,通常不是自行前往监狱,而是由相关司法机关依法执行交付收监的程序。
取保候审后判实刑是自己去监狱吗
1. 判决生效阶段:当法院对被告人作出判处实刑的判决后,会有一定的上诉期。如果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也不抗诉,那么判决在上诉期满后生效;如果提出上诉或抗诉,则需等待二审判决生效。在判决生效前,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仍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但要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
2. 交付执行程序:一旦判决生效,通常由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公安机关会安排警力将罪犯押送至指定的监狱,而不是让罪犯自己去监狱。
3. 特殊情况: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如罪犯身体状况极差,需要紧急就医等,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在严格监管措施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安排,但这也是在司法机关的统筹和监管下进行,并非让罪犯自行前往。
4. 不配合执行的后果:如果罪犯不配合司法机关的交付执行工作,试图逃避服刑,司法机关有权采取强制手段,如通缉、抓捕等,以确保刑罚能够得到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