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不发工资怎么要赔偿

黄志敏 律师
黄志敏 律师

福建格中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事, 刑事案件, 合同纠纷,

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些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还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劳动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要求赔偿。那么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不发工资怎么要赔偿

当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时,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步骤来要赔偿。

1. 与用人单位协商: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不发工资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财务出现了临时问题,或者是对工资计算有误解。在协商过程中,劳动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工资及赔偿的要求,并明确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后果。

2. 收集证据: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同事证言等。这些证据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的事实。

3.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赔偿。投诉时,劳动者要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证据,以便劳动监察部门能够快速处理。

4.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监察部门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裁决。如果劳动者胜诉,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裁决结果支付工资及赔偿。

5. 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或者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遵守法律程序,提供充分的证据。

关于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不发工资怎么要赔偿(0)

二、不发工资赔偿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及赔偿作出了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3.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该规定第十八条指出,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这些法律依据为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劳动者在遇到不发工资的情况时,可以依据这些法律法规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赔偿。

三、不发工资赔偿申请仲裁需要注意什么

当劳动者选择通过申请仲裁来要求不发工资的赔偿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仲裁时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劳动者要在规定的时效内申请仲裁,否则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2. 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是申请仲裁的重要文件。劳动者要在申请书中详细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仲裁请求要明确具体,包括要求支付的工资数额、赔偿数额等。事实和理由要真实、清晰,能够支持自己的仲裁请求。

3. 证据的准备和提交:如前文所述,证据是仲裁胜诉的关键。劳动者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并按照仲裁机构的要求进行提交。在提交证据时,要注意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同时,要对证据进行分类和编号,以便仲裁机构能够快速了解证据的内容。

4. 参加仲裁庭审:劳动者要按照仲裁机构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仲裁庭审。在庭审过程中,要遵守庭审纪律,尊重仲裁员和对方当事人。要如实陈述事实,回答仲裁员的问题。可以对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也可以在庭审中提出新的证据和观点。

5. 仲裁裁决的执行:如果劳动者胜诉,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申请强制执行时,要提供仲裁裁决书等相关文件,并按照法院的要求办理手续。

总之,劳动者在申请仲裁要求不发工资赔偿时,要了解相关的仲裁程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综上所述,当遇到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方式来要求赔偿。同时,要了解相关的法律依据和申请仲裁的注意事项。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