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职场环境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然而,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或降低成本,会选择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无疑给劳动者带来了诸多风险,那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单位又需要进行怎样的赔偿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不签劳动合同单位怎么赔偿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需要明确几个关键信息。
计算二倍工资的起始时间。从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开始计算。例如,劳动者在 2024 年 1 月 1 日入职,用人单位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从 2024 年 2 月 1 日起,用人单位就需要支付二倍工资。
计算二倍工资的截止时间。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二倍工资最多支付 11 个月。继续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到 2025 年 1 月 1 日用人单位还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那么从 2024 年 2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这 11 个月,用人单位要支付二倍工资。
关于工资的计算基数。一般是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情况下的应得工资来计算,但不包括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比如,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那么就需要支付二倍工资。
二、不签劳动合同赔偿的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当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需要申请赔偿时,有一套相应的流程。
第一步,收集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劳动者需要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第二步,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要求其支付二倍工资。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邮件等。如果协商成功,双方可以达成赔偿协议。
第三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四步,仲裁审理与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仲裁审理。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五步,如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不签劳动合同赔偿受时效限制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签劳动合同赔偿是受时效限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于不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起算点,在实践中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比如用人单位在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2025 年 1 月 1 日签订了合同,那么仲裁时效从 2025 年 1 月 2 日起计算一年。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按照每个月分别计算仲裁时效。也就是说,对于 2024 年 2 月的二倍工资,仲裁时效从 2024 年 3 月 1 日起计算一年;对于 2024 年 3 月的二倍工资,仲裁时效从 2024 年 4 月 1 日起计算一年,以此类推。
劳动者需要注意时效问题,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超过仲裁时效申请仲裁,可能会面临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用人单位以时效抗辩而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得赔偿的风险。
综上所述,当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有获得赔偿的权利,但需要了解赔偿的计算方式、申请流程以及时效等相关规定。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