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损害赔偿 > > 正文

在单位工伤如何赔偿标准

余明扬 律师
余明扬 律师

四川漫江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事, 刑事案件, 公司事务,

工伤对于每一位劳动者来说都是一场意外的灾难,不仅会给身体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在单位发生工伤后,赔偿问题就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焦点。了解工伤赔偿标准,能够让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自己应该获得怎样的经济补偿来应对后续的治疗和生活。那么,在单位工伤究竟有着怎样的赔偿标准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在单位工伤如何赔偿标准

在单位发生工伤后,赔偿标准是依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的。首先是医疗费用方面,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这里的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等,只要是合理且符合规定的,都能得到相应的报销。

停工留薪期工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伤残赔偿则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等级来确定。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为18个月、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0%、60%。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为13个月、11个月、9个月、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还有护理费,如果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在单位工伤如何赔偿标准(0)

二、单位工伤赔偿流程是怎样的

当在单位发生工伤后,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来获得赔偿。第一步是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二步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步就是赔偿支付。如果认定为工伤且确定了劳动能力等级后,根据前面提到的赔偿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会按照相应的规定支付赔偿款项。对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一般会直接打到职工的账户上;而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职工可以与单位协商支付方式和时间。

三、单位不按工伤赔偿标准赔偿怎么办

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出现单位不按工伤赔偿标准赔偿的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职工首先可以与单位进行协商。职工要明确向单位指出按照法律规定自己应获得的赔偿项目和金额,并且说明单位不按标准赔偿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通过友好的协商,很多时候单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按照标准进行赔偿。

如果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供相关的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报告、医疗费用清单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单位确实存在不按标准赔偿的问题,会责令单位限期改正。

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单位按照工伤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在仲裁过程中,职工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职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法院对单位的行为进行公正的判决。

总之,在单位发生工伤后,了解赔偿标准、赔偿流程以及应对单位不按标准赔偿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免费问律师 提示:法律问题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