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视情况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同时还需从风险管控、制度完善等多方面进行后续处理。
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怎么处理
1. 向工作人员追偿: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侵权行为发生,用人单位在承担侵权责任后,有权向该工作人员进行追偿。例如,司机在执行运输任务时,因严重违反交通规则且是故意行为导致交通事故侵权,用人单位在赔偿受害者损失后,可以要求司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2. 内部调查与整改:用人单位应开展内部调查,查明侵权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相关责任人员。通过调查找出管理漏洞、操作流程缺陷等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比如,如果是因为培训不到位导致员工操作失误引发侵权,那么应加强相关业务培训。
3. 完善规章制度:结合侵权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防止类似侵权事件再次发生。例如,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制度,对可能涉及侵权风险的业务进行严格把关。
4. 加强员工教育:组织员工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员工明白侵权行为的后果和责任,避免在工作中因疏忽或故意而引发侵权。
5. 风险管理:评估企业面临的侵权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考虑购买商业保险,如雇主责任险等,以转移部分侵权风险,降低企业因侵权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